【完稿於2006年7月25日,刊登於PASSION八月號】

新單元登場!

對於喜愛棒球的同好,日本職棒的資料和書籍,相較於其他國家的棒球而言,是比較容易取得和閱讀的。然而,在琳瑯滿目的日文棒球出版品當中,什麼樣的書籍值得珍藏,哪些報章雜誌又可以置之不理,相信也讓許多想吸收新知的球迷朋友困擾。因此從這期開始,每年閱讀上百本日文的棒球書籍和雜誌的筆者,將利用兩頁的篇幅,為大家介紹相關資料。

值得紀念的第一砲,就從最入門的工具書——選手名鑑開始介紹吧!




早期選手名鑑的發展史

在日本職棒創始的1936年,便已經有選手名鑑隨之誕生,是由近代體育社出版的職業野球選手寫真名鑑。因為戰爭而在1940年代初期消失一時的選手名鑑,隨著1946年職棒再度開打,以及十數家出版社投入棒球出版品的市場,也在1947年復活。

目前出版選手名鑑最大宗的棒球雜誌社(Baseball Magazine社,俗稱BBM)雖然在1946年誕生,不過卻是到1951年才投入選手名鑑的市場。當時是同名雜誌「棒球雜誌」的特集,隔年起則採用別冊附錄的方式出版。1958年BBM社的新雜誌「週刊棒球」登場,選手名鑑自然是每年必備的特集之一。棒球雜誌曾在1965年休刊,直到1977年終於復刊,但是別冊附錄的名鑑卻是等到1979年才重出江湖。

1976年,BBM推出A6大小的文庫版選手名鑑,原本鎖定在兒童族群,但1990年代開始轉變為攜帶方便的小型版本。台灣球迷耳熟能詳的「櫻花號」,前身是1991年中出版,以球季後半陣容為主的彩色版名鑑,之後才改為季初出版,並且定名為週刊棒球別冊櫻花號。

在BBM靠著上述四種選手名鑑,在市場上享受龍頭老大地位的數十年當中,當然還是有其他出版社的名鑑存在。日本體育出版社的「全壘打」雜誌,雖然是以報導高中棒球為主,但每年都會以增刊方式,出版A5大小的職棒選手名鑑。體育日本報也推出過A6小型版的選手名鑑。


二十世紀末的大革命

長久以來看似平靜的市場,在1990年代末掀起了波紋。1999年富士電視台的著名節目「職棒新聞」挾著強大的球評資源殺入選手名鑑市場。雖然大小和格式都是仿照全壘打雜誌的版本,但每隊主力選手的評論各由一到兩名球評負責撰寫,引起不小的轟動,也讓各出版社察覺到,只要做出特色,並非沒有機會搶食BBM的大餅。

職棒新聞的選手名鑑因節目在2002年轉移至衛星放送等原因,2001年之後不曾再出版。但是在這三年當中,日刊體育報利用他們豐富的情報量,出版了B5版和A6版的兩種名鑑;出版雜學類書籍的寶島社,也搶進職棒市場,出版A5和A6兩種型式的版本。全壘打雜誌的名鑑雖然內容未做大幅度的變更,但是改為全本彩色,因應市場需求。體育日本的小型名鑑則率先導入FA日數的資料,但是在其他名鑑也增加此項後,仍舊是最為薄弱。身為盟主的BBM當然也積極應戰,2005年起將棒球雜誌附錄的名鑑改為主力選手的資料本,今年又把文庫版改為彩色,同時也加強各版本之間的內容和區隔性。

不過,市場的戰爭仍然持續著。今年6月底,寶島社又出版了小型的後期版名鑑,加上5月份之前的資料分析,嚴格說起來可以算是一書兩賣。未來戰火是否會延燒至後期版名鑑的範圍,還有待觀察。


如何挑選合適的名鑑

多數的選手名鑑內容都大同小異,包括基本資料、戰績、評論等項目,因此球迷朋友若無特殊癖好(例如像筆者這類的購書狂),每年只要挑選一本最適合自己的名鑑就可以。但是要怎麼挑選適合的選手名鑑呢?筆者建議以自身用途為優先考慮。

選手名鑑會有大小版本的不同,就是為了提供讀者不同的狀況需求。大本的資料多,適合作為基礎的工具書,或是看電視轉播時對照著欣賞。小本的攜帶方便,最適合到現場觀戰時查閱,或是坐公車捷運時隨手翻閱。至於中型的版本,就是希望能夠做到兩方的優點兼具。當然,這樣的分類並非絕對,筆者也曾拿著櫻花號到日本旅行,寫文章時放在書桌上用來確認資料卻是文庫版的名鑑。因此,讀者應該依自己最常在哪裡用到,以及會如何使用,來考慮要買哪種版本最適合。

至於同樣大小的版本,買哪一個出版社的作品會最好呢?這就要看每個人對於排版的不同喜好了。以2006年的各家名鑑來說,筆者的推薦是——大型本:日刊體育、中型本:寶島社、小型本:BBM。

簡單介紹完選手名鑑之後,下回要介紹的是很像選手名鑑卻又很難歸為同類,近年來在日本愈來愈有市場的資料分析書籍,敬請期待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ng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