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本篇主題之前,先出個小問題考考大家。手帕王子齋藤佑樹如果進入日本職棒,和高中時代的好對手田中將大,輩份關係要怎麼算?

 

大概半年多前,PTT的棒球板上有人提起這個問題。許多鄉民預設立場,認為應該是學長學弟,然後開始幻想一堆情境劇。實在看不下去的我,忍不住跳出來公佈答案:兩人還是同學,因為日職算輩份是用年齡和學年,而不是加入職棒的先後順序。很有趣地,鄉民們喜愛圍繞著錯誤的觀念講些言不及義的話,卻質疑我提出的標準答案,其中甚至包括討論日職時常出現的熟面孔。

 

網路討論區的最大問題,就是正確和錯誤的知識並列時,讀者如果沒有判斷力,很容易顛倒是非。台灣的各類日職討論區同樣如此,當然球迷的日職知識會進步困難。這點我以前提過很多次,而且和文章的主題沒有關係,不再贅述。本篇要談的,是我得到上述解答的地方,介紹日職內部環境的書籍。這類的書籍非常少,然而對於想了解日職世界的球迷,卻是極為重要。

 

2004年的球界風暴,在棒球出版品的世界,同樣有深遠的影響。當時許多球界改革相關書籍登場,包括對於球界的建言,或是事件的內幕和記錄。另一方面,球迷也更希望了解職棒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世界。在這樣的風潮下,200412月,有一本相當特別的書籍出現在市面上,稱為「職棒選手的生活方式」(プロ野球選手という生き方)【註:以下書名都是意譯,不全然逐字翻譯】。

 

顧名思義,內容是介紹選手的生涯必經之路。時間上,從加盟前到退休後;空間上,從棒球場到私生活。書中最大的特色,就是把讀者當成是一位有機會進入職棒的球員,將職棒環境應該知道的規矩和注意事項,完整地介紹給讀者。對於某些球界的謠傳,例如爭取新人時的「裏金」問題,也毫不保留地點出實際狀況。其中還穿插多位選手的訪談,以過來人的身份講述實際經歷。整體內容較一般傳記書全面,描述內幕時又不至於過渡渲染,因此得到不錯的迴響。

 

(プロ野球選手という生き方)

DSC_0178.JPG 

 

20073月,前一本書的出版社ASPECT(アスペクト)和主要編著者齊藤直隆乘勝追擊,再出版了「職棒選手不為人知的生活」(プロ野球選手の知られざる生活)一書。本書和前作比較大的差異有三點。第一是著重選手和教練在球場上的生活,不像前作是從整個生涯規劃的角度出發。

 

第二是內容更深入,像是球員每天的生活作息,以及遠征時的移動甘苦談。特別值得注意的,是有一章專門在討論球員和教練的互動,其中談到改姿勢的狀況。台灣人相當熱愛批評日職改姿勢的狀況,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靠想像,卻很少去了解實際的情形,並且從不同觀點去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。本書的內容將會完全破除台灣人的想像,告訴大家真正該罵的是哪些部分。因此我強烈建議,談論改姿勢方面的問題時,最好先看過這本書。

 

第三是訪談的篇幅增加很多,而且內容相當具參考價值。例如請吉井理人談論美日職棒選手的日常生活待遇差異,山崎武司分享超過二十年生涯、在不同球隊遊走的心得,山本功兒描述教練的角色與面對球員時的心態。不過內容比上一本稍深,建議最好先看過前一部作品再看這本書,會更容易了解其中的說明。

 

(プロ野球選手の知られざる生活)

DSC_0184.JPG 

 

同樣介紹選手生活的,還有一本20078月出版的「在職棒世界的生存之道」(プロ野球の世界に生きるということ)。這本書是棒球作家佐野正幸撰寫,分為兩部份。第一部份是介紹職棒界的一些規矩,例如本文開頭提到的輩份如何區分,就是在這本書裏面提到的。第二部份則是過去日職幾個醜聞或事件的整理,寫得有點像小說,但是有很高的參考價值。

 

(プロ野球の世界に生きるということ)

DSC_0187.JPG 

 

在職棒世界裏打拼的,並不光是選手和教練而已,還有許多在棒球產業盡力的工作人員。這些幕後英雄們的生活,有兩本書可以參考。

 

第一本是前面提到的「職棒選手的生活方式」的姐妹書,20066月出版的「和職棒有關聯的生活方式」(プロ野球に関わる生き方)。這本書比較像是棒球相關產業的介紹,包括職棒機構、球團、媒體、球場、周邊商品、獨立聯盟等,文章中會訪問在這些企業工作的人員,並分享其工作內容。同時,最後一章特別以女性工作者為主題,讓讀者了解在這個性別比例相當不平衡的世界中,還是有不少優秀的女性從業人員。

 

(プロ野球に関わる生き方)

DSC_0176.JPG 

 

第二本書的名字非常有趣,叫作「棒球能混飯吃嗎?」(野球でメシが食えるか?)。不知道是不是巧合,剛好和前一本書只差兩個月上市,是在20068月出版。這本書的出發點和前一本書不同,是以每一個職業種類為主題分別介紹。大到球團幹部,小到球場工讀生,甚至連業餘球界的選手,都在訪談的範圍內。今年週刊棒球也有類似的專欄,不過比起這本書介紹的項目,依然是小巫見大巫。

 

這本書還有一個特色,就是記錄每位受訪者一天的行程,以及大概的收入,讓有興趣投身此領域的讀者作為參考。可惜內容都是介紹日本的球界,很難平行地套用在台灣。畢竟其中有很多的職業,台灣的棒球圈根本沒有。由此也不難看出,兩國間的棒球進步程度,還有多大的差距。

 

個人相當喜愛這本書,因為從書中還能發現許多特別的行規,是平常完全想像不到的。例如在球場看台叫賣啤酒的工讀生,大家應該會以為他們是場內的各賣店聘請的,其實不然。這些工讀生隸屬於啤酒公司而非球場賣店,就連找工作時都是到啤酒公司應徵,然後才被派到各賣店。所以在同一間賣店販賣不同廠牌啤酒的工讀生,雇主並不相同。在別間賣店販賣相同廠牌啤酒的工讀生,反倒才是真正的同事。類似這樣不為人知的規矩,了解之後再回頭觀察,往往能發現更多的樂趣。

 

(野球でメシが食えるか?)【註:由於我的出借尚未歸還,只好先從網路上借圖來貼,待書本拿回後再更換照片】

51MJWZ0FQVL__SS500_.jpg 

 

如同前面提到,絕大多數的台灣媒體和台灣球迷,談論日職的環境都還是用「想像」的,自然會出現許多的謬論。2004年以前,的確很少有書籍可以系統性地整理職棒內部和周邊產業的實際狀況,只能光憑想像還情有可原。但是近幾年來,在上面介紹的幾本書登場後,一般大眾都能很容易了解日職的環境及生態。可惜我們依舊可以發現,台灣在討論日職環境時,充滿了完全沒有看過此類作品的發言,甚至以訛傳訛。

 

我想,台灣的日職環境永遠都會有掛羊頭賣狗肉,以日職為號召、自稱是日職高手,實際上完全沒有相關知識、只想促進自己莫名其妙野心的不入流角色。這種人可能出現於媒體、網站、討論區等,所有大家會接觸到日職的地方。可能身為相關從業人員,可能只有華而不實的頭銜,可能單純是個鄉民。既然他們的存在無可避免,我想,希望了解日職的球迷朋友唯一能走的路,還是只有多從原文資料吸收知識。

 

真心熱愛日職的球迷朋友,請加油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ng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